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7月7日,一场推介会在甘肃兰州举办。在推介活动上,白银一家企业分享了他们借助兰洽会“出海”的故事。这份“出海”攻略给了不少企业信心。推介会结束半个月时间内,甘肃多家企业在和侨商的对接中收获颇丰。如美中电商贸易协会会长谢建华正在和陇南成县一家生产核桃油的企业对接,希望将其卖到美国去;陇南市徽县的一家企业,7月底将迎来柬埔寨甘肃商会的负责人,预计签订200多万元的采购合同……近年来,经过逐步探索,甘肃省侨联在和侨胞、企业的对接中,形成了一本属于甘肃的“出海经”。
“侨务小省”撬动侨务大资源
甘肃的侨务资源并不丰富,在全国排名甚至比较靠后。
2024年,第三十届兰洽会期间,甘肃省侨联联系对接了20多位侨商前来参会。
推介活动后,侨商前往甘肃省白银市康视达隐形眼镜集团参观考察。考察结束,这家企业和越南、柬埔寨等地的商会签订了合作战略协议,让“甘肃造”的隐形眼镜在海外绽放“睛彩”。
这个成果让大家颇受鼓舞。今年年初,甘肃省侨联开始大力拓展侨务资源。
甘肃省侨联主席袁斌才表示,他们联系中国侨联推荐侨商,前往侨务大省福建、浙江、山东等地,希望借助对方的侨务资源,通过各种努力,第三十一届兰洽会上,前来参会的侨商代表有80多名。
“侨务小省”甘肃,硬是通过多种举措,撬动侨务大资源。
带产品参会让企业唱“主角”
前来参会的侨商,时间都较为紧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侨商和企业面对面,甘肃省侨联这个“红娘”想尽了办法。
“最好是让他们面对面‘相亲’,直接对接需求,我们搭建平台即可。”袁斌才表示。
为此,他们在会议召开前夕组织企业和侨商先行接触了解。推介会也一改往年主要由地方政府作推介的做法,改为让企业上台推介。
会场外更是搭建了产品展示台,让企业展示推介产品。
最终,核桃油、腐竹、定西宽粉、肉苁蓉、玫瑰精油等产品受到客户青睐,不少人开始进一步考察对接。
除了农特产品,甘肃的中成药和牛肉拉面也颇受欢迎。
缅甸温州总商会执行会长沈世安对牛肉拉面非常感兴趣,并与兰州一家企业达成意向,计划在缅甸开设兰州拉面店。
柬埔寨甘肃商会会长火照国告诉记者,他与佛慈制药签订了代销合同,7月底还将赶赴陇南,采购腐竹。
甘肃兆丰农业开发公司的董事长王琴说,现在和很多商会有了对接,外出跑市场有了“自己人”,能节省不少精力。
摸清家底“抱团”出海
“千企万品”出海,甘肃的千企万品在哪里,哪些更受大家欢迎?
为此,甘肃省侨联计划下一步联系甘肃各市州,摸清甘肃的土特产家底,让更多企业能够借助这个平台,推介他们的产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海外市场。如果企业较小,则可以“抱团”出海,鼓励大家换个方向看风景。
兰州市玫瑰产业协会秘书长把存礼说,和侨商对接与沟通,让他看到了“出海”的机会,也想带着产品去闯一闯。7月20日,他刚刚参加了一场会议,事关兰州百合、玫瑰等产品“出海”的新计划。
人才出海也在进行中。2024年4月,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甘肃省境外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学机构或项目统一命名为“培黎工坊”。同年,由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发起,甘肃省其他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等自愿组成的“培黎工坊”建设联盟正式成立,着力打造甘肃省职业教育国际品牌。甘肃诸多职业学校也通过和侨商对接联系,了解侨商的人才需求,为他们输送既懂技术又了解中国文化的本土人才,实现“职教出海”与企业“走出去”协同发展。